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學習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卷、第二卷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2025年09月16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最壯麗的篇章之一。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科學總結歷史經驗,深刻把握改革規律,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為豐富、最為生動、最富創意的組成部分。經黨中央批准,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出版的習近平總書記《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卷、第二卷,收入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文稿165篇,系統反映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認真學習這部重要著作,對於統一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思想和行動,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科學回答新時代為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動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也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旗幟。在引領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歷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科學回答了在新時代為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開辟事業發展新天地。《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卷、第二卷通篇貫穿著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深邃思考,全面體現了科學理論與豐富實踐緊密結合、有機統一的歷史邏輯。

  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經過幾十年改革開放的不懈探索,中國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改革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中國面臨經濟社會發展起來以后的新問題,思想觀念的束縛、利益固化的藩籬以及阻礙發展的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亟待破除,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進入爬坡過坎的緊要關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歷史任務迫在眉睫。習近平總書記形象指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面對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敢於突進深水區,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面對新矛盾新挑戰,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具有劃時代意義。這次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2013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挂帥,擔任組長。全面深化改革頭三年是夯基壘台、立柱架梁的三年。在被稱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中央深改組召開會議8次,審議及通過文件37個,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有力促進了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方面的工作,改革形成了上下聯動、主動作為、蹄疾步穩、狠抓落實的好局面,呈現出全面播種、次第開花的生動景象。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進入關鍵之年,中央深改組召開會議11次,審議及通過文件65個,在上下聯動全面推進改革的同時,把改革方案質量和實效放在第一位,引領改革向縱深推進。2016年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之年,改革進入“施工高峰期”,中央深改組召開會議12次,推出一批具有標志性基礎性關鍵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和舉措,初步確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框架。至黨的十九大召開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會議38次,審議通過365個重要改革文件,確定357個重點改革任務,出台1500多項改革舉措,方向目標清晰、戰略部署明確、方法路徑高效,有力有序解決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政策性創新問題。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嶄新局面,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為繼續推進改革構建了新的起點、堅實基礎和有利條件。

  黨的十九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把著力點放到圍繞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系統集成、精准施策上來,推動各項改革向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靠攏。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將“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並對新階段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作出戰略部署。2018年2月,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全面啟動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進一步觸及深層次利益格局調整和制度體系變革。這次全會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改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習近平總書記繼續挂帥,擔任主任。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頂層設計。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並繪就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全面擘畫了我國從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宏偉藍圖,標志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關頭。黨中央把握好改革和發展的內在聯系,深刻認識全面深化改革的階段性新特點新任務,圍繞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戰略目標任務,推進創造性、引領性改革,提高改革的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更好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2020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總結評估報告時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全面推進,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為推動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堅實基礎。至黨的二十大召開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十九屆中央深改委(組)會議29次,把全面深化改革落實與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謀劃和實施“十四五”規劃緊密結合起來,把防風險、打基礎、惠民生、利長遠各項改革有機統一起來,以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黨的二十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引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宏偉藍圖,對中國式現代化首次進行理論建構並作出戰略部署,同時把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之一,對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中央全會、中央深改委會議、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全國兩會、地方考察等多種場合,深刻闡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戰略重點、主攻方向等一系列重大問題。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謀劃和全面部署,科學總結並明確“六個堅持”的重大原則,確定30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描繪未來五年改革宏偉藍圖。這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聚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重大問題,設置改革議題、研究制定改革方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深改委會議7次,在重點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統籌謀劃好政治、法治、文化、社會、生態、國家安全和黨的建設領域的改革,著力解決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發展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有悖社會公平正義的焦點熱點問題。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登高望遠、把脈定向,系統部署、狠抓落實,錨定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精准發力、協同發力、持續發力,堅決破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實踐成果、制度成果、理論成果,舉世矚目,影響深遠。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站在新時代新起點,我們要以一往無前的膽魄和勇氣,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為豐富、最為生動、最富創意的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立意高遠、思想深邃,邏輯嚴密、結構完整,譜寫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改革篇。這部專題文集全面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的科學體系、豐富內涵和重要原創性貢獻。

  深刻闡明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証。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事關全局,影響深遠,必須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進行,保証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堅持和加強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提升黨中央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力和權威性,深刻闡明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証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部專題文集選收的《加強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組織領導》《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抓好貫徹落實》等重要文稿,對這一問題作了深刻闡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未來必定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是我們的最大政治優勢,是我國改革開放成功推進的根本保証,要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必須不斷改善黨的領導,讓黨的領導更加適應實踐、時代、人民的要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圍廣、觸及利益深、攻堅難度大,對各級黨組織正確判斷形勢、科學謀劃改革、廣泛凝聚力量、推動改革落實,對廣大黨員、干部精神狀態、思想觀念、素質能力、作風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黨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改革開放這艘航船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

  深刻闡明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定位和正確道路。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這是從改革開放40多年的成功實踐中得出的科學論斷。全面深化改革,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前途命運,關系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推進。在這部專題文集選收的《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關於〈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說明》《深化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等重要文稿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充分証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大踏步趕上時代,靠的是改革開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靠的也是改革開放。新時代新征程上,要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開放。要堅持用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則的。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植根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我們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把這條路走得更踏實、走得更好。

  深刻闡明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深刻闡明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這是堅持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這部專題文集選收的《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推動新發展階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現更大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增進共識》等重要文稿,對相關內容作了充分反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我們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哪裡有不符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哪裡就需要改革﹔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問題突出,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就是改革的重點。改革過程中,要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真正讓人民群眾在改革中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的力量源泉。沒有人民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充分調動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善於匯集民智、凝聚民心,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

  深刻闡明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目標、戰略重點和主攻方向。一個國家要發展,明確目標和路徑很重要。關於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目標,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此基礎上,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新時代謀劃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部專題文集選收的《為什麼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幾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等重要文稿,對此作了深刻闡釋。關於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們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適應我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變化來推進社會發展。隻有緊緊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來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改革提供強大牽引,才能更好推動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適應。實踐充分証明,緊緊扭住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就能為其他各方面改革提供強大推動,影響其他各個方面改革相應推進,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符合規律地向前發展。2023年7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黑龍江、浙江、廣西等地考察調研時提出並多次強調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質生產力這個概念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重大任務的主要考慮。新質生產力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這部專題文集選收的《什麼是新質生產力,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反映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論述的代表性文稿。關於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提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牽引各領域改革協同推進。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競爭力﹔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提升民營經濟發展信心,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關重點任務和重大部署,在《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高質量發展》等重要文稿中,作了充分反映。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凝結著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理論創新、實踐創新的最新成果,成為引領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旗幟,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光輝歷程中已經並將繼續展現出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三、堅持守正創新,運用科學方法指導和推進改革,在新征程上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任務之全面、內容之深刻、影響之廣泛前所未有,需要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需要講求科學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研究和思考全面深化改革問題時,必須科學認識改革的本質要求、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把改革方法搞對頭,特別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更加富有成效地把改革推向前進。這部專題文集通篇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蘊含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發展環境越復雜越要強調法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多項改革授權決定,授權有關方面在行政審批制度、司法體制、農村集體土地制度等改革中,暫時調整法律實施或者開展有關試點工作,確保改革在法治框架內有序推進。國務院組織法施行40多年來首次修訂,制定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舉措,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等等,“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之義。我們健全黨的領導體制機制,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建設,完成憲法部分內容修改,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完善。截至2024年8月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制定法律81件,修改法律258件次,作出法律解釋10件,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12件次,以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作用凸顯,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發揮了重大作用。新征程上,要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進一步深化法治領域改革,進一步拓展法治作用空間,更好發揮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鞏固改革成果中的積極作用,更好發揮法治對改革發展穩定的引領、規范、保障作用。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維護法治權威,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

  堅持破和立的辯証統一,在破立統一中實現改革蹄疾步穩。改革是一個破舊立新的過程,破是手段,立是目的。在這部專題文集選收的《加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實現改革舉措有機銜接、融會貫通》等重要文稿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不得法則事倍功半甚至產生負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堅定不移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破除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推出336項重大改革舉措﹔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不僅系統集成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而且首次系統描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圖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覆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方方面面,構筑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圖。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堅持把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結合起來,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破立並舉、先立后破,從機制建設上聚焦解決突出問題,對各項改革舉措充分論証、精心設計,深入開展風險評估,把握好時度效,在破立統一中實現改革蹄疾步穩。

  堅持改革和開放相統一,使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改革越深入,對開放的水平要求就越高﹔開放水平越高,對改革的促進作用就越大。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的自貿試驗區,承擔著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的歷史重任。2024年8月召開的二十屆中央深改委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2025年7月,國務院將上海自貿試驗區的77條試點措施向其他自貿試驗區或全國復制推廣。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提檔加速,正是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的生動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不斷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高水平推進內陸開放和沿邊開放,改革紅利共享、開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不斷形成。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我國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內陸地區從“后衛”變成“前鋒”,沿海地區開放發展更上一層樓,中國市場同世界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新征程上,我們要繼續做好改革開放這篇大文章,既擴大開放之門,又將改革之路走穩。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深化外貿、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處理好部署和落實的關系,以釘釘子精神抓改革落實。目標是否堅定,決定改革的成敗﹔落實能否到位,決定藍圖的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注重抓落實,不認真抓好落實,再好的規劃和部署都會淪為空中樓閣。要以釘釘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人民弘揚偉大改革開放精神,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品質,開拓創新、銳意變革的境界追求,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博大胸懷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改革積極性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干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形成勇於創新、真抓實干、開拓奮進的濃厚改革氛圍,在新時代蕩氣回腸的改革實踐中展現出更加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風貌,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的時代內涵,成為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精神標識。同時也要看到,我們已經啃下了不少硬骨頭但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我們攻克了不少難關但還有許多難關要攻克,我們決不能停下腳步,決不能有鬆口氣、歇歇腳的想法。新征程上,形勢在變、任務在變、工作要求也在變,必須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因勢利導、精准施策,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發點,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和解決突出問題上出實招硬招。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發揚釘釘子精神,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牢固樹立改革沒有局外人、旁觀者的觀念,建立健全責任明晰、鏈條完整、環環相扣的工作機制,強化跟蹤問效,推動改革舉措落實落細落到位。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擔負著推進改革的重要職責,要增強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以攻堅克難、迎難而上的政治勇氣,直面矛盾問題不回避,鏟除頑瘴痼疾不含糊,應對風險挑戰不退縮,奮力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的品格。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高屋建瓴、統攬全局,思想深刻、內涵豐富,是新征程上指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要結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卷、第二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不斷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偉大事業的廣闊前景。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6日 06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